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筑堡(1 / 2)

当黎明的晨曦照亮大同城时,大同西门缓缓打开,约三百名全副武装的兵丁带着五百名不着甲的军士、匠户向水口堡而去。

巡抚直属的标兵营参将贾鉴一马当先,他属于边将世家,对军事颇为精通,五堡计划的头一批水口、宣宁两堡建筑工程由他总负责。

两堡距大同城约一百二十里,建筑军兵和匠户每次带上足够粮草前去工地干三日活,再回城取粮并休息两日。

自太祖高皇帝定鼎以来,持之以恒地对草原上的鞑子部落进行铁器封锁,草原上无论是臣服的、半臣服、不服的部落都已经很难找到一副铁甲绵甲,甚至于箭头都是骨头磨成的,少得可怜的铁全用在刀、枪头上。半服不服的草原部落已经沦为彻底的经济马匪,不复有政治诉求。他们所恃的唯有机动性超强,来去如风,抢一把就跑。

一般来说,三百全副武装的明军足以打败一千多鞑子;五百明军结成车阵,铳炮打放,弓弩齐射,五六千鞑子也吃不下,所以贾参将也很安心。

水口堡位于一座小山之上,卡住一条通往大同的道路,山下有水源,以前曾经有明军小队驻扎过,后面被放弃了,这次张巡抚的计划是扩大大同防御系统,把防线向外推,五百军兵设一名千户守一堡,进可攻退可守,草原上的中小部落如果游牧到水口堡附近,明军还能反抢一把牛羊。

贾参将之前带队来过几次,非常有经验,他下令把夜不收放出去,连同他的家丁也派出警戒,然后令武装的军兵分散在河口、路口。

随着一座砖窑的烟雾腾腾升起,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煤火味。五百名做劳力的军兵在几名百户的带领下,开始取土、搭建城堡了。

贾参将骑马来到一处高地,向着北边四下张望。上个月趁着秋高气燥,明军又烧了一次荒,从水口堡向西向北百多里的土地上仅有草全被烧没了,触目所及之处的草地现在还是黑乎乎的,近乎荒漠化。

贾参将满意地点点头,打马回到工地上,大声喝道:“儿郎们,好好干,到明年开春你们就搬过来,给你们发牛、发种子发犁具,从今往后这块地就是你们的了!”

在太祖、太宗的持续打击下,草原上各部落又恢复到自求多福、互相攻伐、一盘散沙的状态,各部落纷纷寻找出路,有不少投靠大明,成为边军替大明王朝戍边。此时大明的九边已经没有大兵团作战的必要,边关打的都是治安战,几十万边军以大同、甘州、宣化等几个大镇为基地,稀稀拉拉地分布在数千公里的防线上。

于是在正统时代,三杨进行过一次军改,明军开始小型化;到正德时代,为了适应战争新形势和新军制,边军的都司卫所制逐渐行政化,边军自发探索出营兵制。

按太祖高皇帝的设想,我大明的良民,人人是既得利益者,个个有一技傍身,而且官府、宗族把他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包了下来;卫所兵家家有田地,子女有书读,战死有抚恤,儿子升一级;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太祖时代确实做到了大明天下无敌,当初兰州天策卫五千兵在卫佥事张温的指挥下,硬生生地扛住王保保八万元军的反复进攻,最后甚至于有余力追击反杀;蔡家庄之战中,明军只用一千卫所兵就全歼胡骑数千。

但是随着天下太平,卫所兵开始变成农民,边军不得已捡起太宗时期设的总兵制。

贾参将这个职务与总兵官一样,等同于总督、巡抚、乡试官、会试官,是一个临时性的、无下属定员、不设品级的、不在朝廷编制中的官职。

总兵只负责临时统领某几个卫所的军兵作战。但随着卫所兵农民化,为了保证战力,边军开始从卫所中选拔勇敢、战斗力强的军户组成职业打仗的营兵,营兵长官仍叫总兵,总兵一般由一、二品武官担任。

后面又发展成总兵自领一个三千额员的正兵营,副总兵领一奇兵营,参将或游击将军领一游兵营,下设守备等军职,都司则负责营兵选拔、屯田、粮草、马政、驿站等后勤保障。

而军兵依然还要同时承担打仗、做工的职责,比如说这些筑堡的军兵,明年他们就要拖家带口到此戍守。

现在大同镇就处于自发的兵制变更过渡期,江总兵镇守一方,贾参将分守一路,再设一守备专守城堡。总兵、参将的具体品级还得看兵部档案中记录的他们在都司或卫所中的军职。

军兵们神色麻木,行动迟缓,慢腾腾地来回运砖、取土,这让贾参将怒不可遏,他跳下马来,拎着鞭子走过去怒斥道:“狗杀才,昨晚是不是在娘们身上泄了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点劲,明年开春前你们就要住进来的,自己住的屋子不好好修,鞑子来了给你们一锅端!”

一名军兵梗着脖子回道:“将爷,军中这个伙食,叫人半饥不饱,怎生有气力!”

其他的军兵纷纷叫苦,放下手中的家伙事,说要歇息一下。

“柳忠!就你妈的屁话多,干不了两下就要歇,歇你妈的,欠打了不成?现在银子也到位了,给你们一餐加了一块贴饼子,还不知足!”

柳忠把肩上的扁担一扔:“一块贴饼子,多能运几筐土?军中的驴子都不能这么使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