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都市言情>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467章 大明纺织业产能过剩了?【求追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7章 大明纺织业产能过剩了?【求追订】(1 / 2)

一转眼又是数月过去。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初三,刘宽依旧像往年那样,早早赶到跨江大桥上等待,可惜等了一个上午都未能等到怪雾出现。

刘宽倒也没失望,照常上朝、上职、做事。

八月十五过后没几日,一次早朝后,刘宽正准备离开奉先殿前往天工院上职,一个小宦官便走过来,低声道:“刘院正,皇上让您留下来参加接下来的军机会议。”

“知道了。”刘宽点头。

如今刘宽并非军机处人员,却经常被朱元璋点名参与军机会议,因此对这种事并不意外。

待其他朝臣次序离开后,奉先殿内便只剩下朱标、刘宽和几名“军机大臣”了——军机大臣只是朝野的俗称,实际称谓则是“协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这类临时差遣,相当于兼职做皇帝的幕僚,随时都能被皇帝一句话罢免。

如今的“军机大臣”有徐达、汤和、吏部尚书詹徽、财部尚书郁新,然后便是以户部商贸司郎中的官身被点为“军机处行走”的文臣新秀夏元吉。

至于李善长,如今已是八十九岁高龄,虽然还活着,可身体早就不行了——早几年前,他参与朝会、军级会议等会议时便一直打瞌睡,因此三年前朱元璋便允其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了。

听说如今已卧病在床,纵使大明如今医学水平较十年前提升了一大截,京师又有不少名医,但依旧回天乏术。

根据刘宽听到的消息看,李善长多半熬不过这个冬天。

军机处相当于朱元璋的私人助理团,所以军机会议也没什么章程,随意得很。

朱元璋开口道:“夏元吉,把你之前禀奏的事情讲一讲。”

夏元吉才二十八岁,便官居郎中,更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之一。然而,他此时却神情肃穆,并无任何倨傲、得意之色。

他闻言拿出一份准备好的记事本,道:“根据商贸司今年对应天、苏州、杭州、松江等重要工商州府的调查显示,自去年秋收后,各地的棉布乃至丝绸价格都在持续降低。”

“截止至今年五月份,有些地方布匹市价已经降到了三年前的三分之二,甚至接近二分之一!”

“另外,从今年开春之后,朝廷及地方官府下辖的官营纺织厂各类布匹都开始出现积压之象,民间纺织厂亦是如此。”

“而从今年夏季开始,便陆续有民间纺织厂停产,裁撤纺织工人。秋收后,此类事越发之多,使不少百姓沦为无业游民。”

“这里有一份商贸司对上述诸事进行调查后所得出的数表,诸位可以看一看。”

说完,夏元吉将准备好的几份表格拿了出来,由殿内太监递给徐达等人。

至于朱元璋那里,自然是早就有了。

夏元吉是接受了好几年新式教育才入仕的,对于其会以调查、制定表格的方式对国事进行研究刘宽并不意外。

不过,当看过商贸司的这份调查表格后,刘宽还是觉得有点触目惊心,随即神色也变得无比严肃。

至于剩下几人,神色就各有不同了。

汤和面带不解地道:“夏郎中,这布匹价格连年下降,不就意味着百姓穿衣更容易吗?难道不是好事?”

不待夏元吉回答,徐达便道:“平民百姓穿衣是容易了,可纺织厂却亏了呀。纺织厂亏得裁撤员工,不就等于一部分百姓倒了霉?”

汤和道:“被工厂裁撤了可以找别的事做呀,实在不行难道不能回家种田?若是没有田地的,大不了可以出海闯荡嘛。”

徐达露出无语之色,道:“你这不是抬杠吗?”

夏元吉则道:“信国公或许不知,如今工厂工钱颇高,以纺织厂为例,百姓在纺织厂做工一月便可得数贯薪酬,一年能攒钱数十贯。”

“可若是种田,一年忙到头,纵使是大丰收,最多也就攒个十几贯。百姓尝到在厂里做工的甜头,如何还能回乡安心种田?”

至于出海闯荡这种情况夏元吉懒得讲。

虽然如今大明有出海闯荡的风潮,可若非是在家乡混得不如意,或胸怀大志,谁愿意出海冒险?没见鲁王都因为一场风暴失踪了,至今都没找到人吗?

这时,龙椅上的朱元璋道:“刘宽,说说你的看法。”

刘宽先向朱元璋拱了下手,随即面向夏元吉,问:“夏郎中,这物价连续下降、产物挤压之事是只发生在纺织业,还是其他行业也有?”

夏元吉道:“商贸司确实对其他行业也进行了类似的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布匹外,陶瓷、纸张、铁器亦有一些价格下滑、产品积压的情况,只不过不如布匹那么严重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