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都市言情>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403章 大明药圣,周王请命【求追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3章 大明药圣,周王请命【求追订】(2 / 2)

老朱等人虽知个人编写书籍之难,但仅从开篇这几句话却是难以体会到的。

但视频接下来对李时珍一生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讲述。

“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蕲县,祖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李言闻则是地方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

“李家后院种满了从各地收集来的草药,李时珍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

根据视频的介绍,李时珍可以说出身“医药世家”,然而正是其祖父、父亲两代为医,才对医者地位不高深有感触,因此待李时珍年龄稍长就让其走上科举之路。

李时珍少年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中,于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放弃科举,选择了兴趣所在的治病救人之路。

他聪明好学,没多少年便继承父亲医学,也成为了一地名医。

因为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传湖广,被楚王聘入王府,几年后又被楚王推荐到太医院工作。

在此期间,李时珍借机阅读了王府、皇室珍藏的大量医书药典,甚至见识到了很多民间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但也正因此,李时珍发现古今各种医书药典中有不少对同一种药的称呼、描述不一,甚至多有错误,给行医者带来了麻烦,甚至会因此让病人丢了性命。

再加上当时嘉靖皇帝宠幸方士、道人,痴迷炼丹,李时珍看不过去,又深深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便辞官归乡,一边治病救人一边编撰《本草纲目》。

“为了弄清各种药书、药典中的疑难,李时珍常常外出,寻找、品尝草药。”

“他曾为了辨别药草,品尝曼陀罗,因之麻痹昏迷过去;他亦曾去田中捕毒蝎,去试一试水银是否真能长寿,走入森林猎户家中了解虎骨,走入矿穴找寻防止采矿中毒的办法。”

“就这样,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广大地区···”

视频中,由黄海冰饰演的李时珍从满头乌发的中年走到了一头银发的老年,历时二十七年,又修订了十年,三易其稿,终于编撰成了中华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视频到了末尾,讲述了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在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世人对他的种种纪年,最后给与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草纲目》因收集资料广博,上至坟典、药经,下至传说、偏方,凡有相关,靡不备采,故而书中有些内容不免与现代认知不符,甚至有些迷信色彩。”

“但也正是李时珍秉承‘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本草纲目》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珍贵的药学研究资料。”

“从这一方面来说,李时珍被称为药圣,当之无愧!”

这次视频播放完,老朱一家子稍稍沉默后,却是朱标率先开口。

“若算上修订,前后耗时三十七年,以个人微小之力编撰了一部名传后世的药学巨著,着实不易。”

“正如这视频最后所说,纵然那《本草纲目》有些错谬之处,李时珍药圣之名也当之无愧啊。”

朱元璋则若有所思地问:“标儿,你之前负责医学院、医院之事,可有了解过,如今的医书、药典是否有如那李时珍发现的一般,多有矛盾、错误之处?”

朱标道,“这个儿臣倒未曾留心,但想来应是有的——儒家典籍历经数百上千年都有些错谬之处,何况不如其受重视的医书药典?”

朱元璋道,“既如此,咱大明便该组织人力、物力,编写一部类似《本草纲目》的药典出来,纠正过往医书、药典中的错谬。”

“由朝廷来做这件事,想必比个人来做要容易得多,也能做得更好吧?”

刘宽、朱标之前办理医学院、医院事务之时,还真都忘了这件事。

此时听朱元璋提起,刘宽不禁拱手道:“陛下圣明,朝廷编纂这种医学药物典籍,既有利于当代医者和病患,又可给后世留下医药方面的研究资料,可以说利及当代,功在千秋啊!”

“哈哈哈,”朱元璋开心地笑起来,“你小子拍马屁倒是越发纯熟了。”

“标儿,此事且先记下了,最迟元宵节后,便下诏组织人手办理。”

这时人群中一直比较沉默的周王朱橚忽然出声道:“父皇,儿臣近几年对医药之道颇感兴趣,愿领命督办此事。”

朱元璋闻言看了朱橚一眼,一是沉吟。

他倒不是觉得朱橚办不了此事,而是朱橚办事能力太好了,督办此事让他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这时刘宽又开口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